POP Article V2.0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实务 >> 查看文章
职业经理人集体跳槽:HR如何应对?
录入:cnjx  来源:Internet  时间:2006-8-29  【 字体: 】 〖 双击滚屏 〗

职业经理人集体跳槽:HR如何应对?

 ;

引言:在商品经济社会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员工跳槽似乎已司空见惯。如果说员工的个别出走企业尚觉无关痛痒的话,那么一个个团队的出走,尤其是经理人或者核心技术人员,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动于衷。集体跳槽对于企业的危害程度可以从诸如“人事地震”或“人事塌陷”之类词汇中可见一斑,频繁出现的职业经理人集体跳槽事件正引起企业高层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本文针对集体跳槽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从社会与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集体跳槽的事件此起彼伏,人们对此也是屡见不鲜,这其中又以职业经理人居多。如果说企业里员工跳槽难以避免的话,那么集体跳槽,尤其是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的集体跳槽则是需要谨慎对待和设防的。因为,集体跳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最致命伤害,不仅严重打击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更严重地破坏了公司的形象和商誉,造成的损害短时间很难弥补。

一、集体跳槽的原因

1、职业经理人急功近利的表现

多数企业的老板和旗下的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上的沟通,虽然从外面空降了这些曾经有过辉煌业绩的经理人,但这只限于双方最初接触时的好感和达成的共识,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任用上的失策,为今后的集体叛逃埋下伏笔。国内的公司很少注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与情绪,他们只是单纯的追求效益,却经常性的忽略企业的人本因素,让员工养成对企业的依赖。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其本身的学力素质远没有其个人素质来的重要,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创造性的拓展思维、合理的管理规划、大略的发展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支撑一个企业的人员,而这些倚为长城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对企业的贡献。集体跳槽,不过是现时职业经理人急功近利的结果。我们可以体谅为了个人的发展而选择新的东家,但是你同时把老东家的家底挖走了就未免显得太不人道。可能有一些企业因为某些精英被带走之后,新进来的员工又顶不上班而导致企业垮掉。这种情况就显得职业经理人素质有些欠缺,同时也说明,企业在选择和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对个人能力强调的过于重,对个人修养方面了解和培养不够全面。

2、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矛盾

面对集体跳槽,如果说老板自己也有很大责任,恐怕没有多少老板会这样认为。老板也许是因为能力不如人而选择了让职业经理人来负责经营他的企业。但同时,老板又不认同职业经理人的某些做法,在边上指手画脚,或者是不放心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对职业经理人的权限进行束缚。无论那种做法,都容易激起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职业经理人选择跳槽,在跳槽的同时,他也带走了自己在企业里的亲信,造成集体跳槽的发生。事实上,老板恰恰忽视了自己的职责:首先要尊重职业经理人,看到他们的价值所在,并满足其需求的提升,让他们有归属感。其次,老板要充分整合企业资源,创造良好的上升环境和创业环境,使有强烈创业欲望的职业经理人能够有足够大的舞台。

3、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管理存在很大问题

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在企业培养出亲信,并且形成了他一动就全体动的情况,只能是说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管理方面都出现很大问题。一个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比较完善的企业,是不会出现这种企业里形成严重的派别之分,并且让职业经理人牵着鼻子走,甚至因为人才断层而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优秀的企业是不会因为少了某个人而停止正常的运作甚至倒闭,它依靠的是科学的组织设计、规范的流程以及灵活的管理。集体跳槽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的说明企业在组织设计、人才培训、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

二、应对集体跳槽的对策

合理规范集体跳槽现象,我们主要是从组织设计、操作流程规范、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实现对集体跳槽的约束。

1、组织机构的合理设计,规范企业操作流程

要防止集体跳槽的出现,首先要合理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如果产权不易被盗窃,企业可以采用金字塔的组织结构;但若产权很容易被盗窃,层级越高,危险越大,就需要相对扁平的组织结构。扁平结构的优点就是:由于“叛将”手下的兵很少,集体跳槽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对于掌握大量客户和业务的职位和部门,应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分担机制:获取客户和业务的某些重要环节和关键权力由公司统一管理,并将客户的各种信息统一录入公司数据库,对客户进行后续的服务和维护,尽量降低集体跳槽带来的风险。格兰仕在高速发展期,也曾出现十多位高级营销区域经理集体跳槽的现象。老板梁庆德认为“过于集权”是主要原因,于是进行权力结构再分配,把营销系统分解为一条“管理流水线”,形成多重监督机制,各地办事处只负责与当地代理商的日常销售和服务,企划、调研、广告、促销、结算等职能收缩到总部直接管理,并按流程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完成。各个部门各班人马分别组成“流动工作组”在各区域市场“鱼贯而行”,每支工作组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汇报问题、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同时规范操作流程,这也是为什么没有流程控制的企业容易出现集体跳槽现象。恐怕是没有流程控制的企业。例如,有的企业的一个销售部门几乎掌握了所有的客户信息,一旦集体离职,其他、

接手者几乎连文件都找不到。对业务造成的打击可想而知。在已经发生的集体跳槽事件中,更有连人带劳动合同全部带走、企业里什么都没剩下的先例,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是想采取法律行动,律师也会因为缺乏证据而无能为力。因此,企业应该规范操作流程,实现企业操作的流程化。像微软的高层员工离职事件,虽然也不免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但是,操作流程和反应机制都比较成熟,这样就是李开复案件进入了法院诉讼程序,也能比较快地得到解决。

2、严把用人关,注重对经理人价值观的考察

如果你招到的是不够忠诚的人,是缺乏职业道德的人,那么你很难通过后期的培养和共事让他对企业忠诚。现在不少企业以业绩为核心,缺乏了对价值观的考察,包括在员工招聘的时候,就没有刻意对员工进行深入调查,比如这个人跳槽的真实记录,跳槽的动机,对职业发展的看法,他的个性,对公司文化的认同度和理解,等等。在后期的培养和考核中,也没有把对价值观的考核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蒙牛的价值观里有“有才无德限制使用”的说法,其实也是强调了对价值观的重视。但价值观如何衡量与考核,本身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更多的只能在招聘过程中,除了要参考员工的工作能力之外,还要尽量考虑到员工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因素,从一开始尽量减少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并且合理支付竞业禁止补偿

一般有两种“竞业禁止”的情况可以利用来预防集体跳槽。一种是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的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从事与公司同类的业务。另一种则是公司由于保护商业秘密等的需要,与核心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约定一定时间内(一般不超过三年),员工不得为公司的竞争对手工作,或者从事与原工作相通或者类似或者可能泄漏原企业商业机密的工作。而事实上,依靠法律约束这种方式在国外已经成为惯例。

另外,企业还通过与重要员工签订合同的方式,让所有的人知道应该怎样,违反的后果是什么。而在某些行业有保密期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规定保密期内职业经理人不准到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去工作,以及不准到同行业去工作,甚至规定不准开同类性质的公司。

从司法实践来看,竞业禁止的劳动争议案件企业败诉的比例不少,往往由于单位仅仅是签署了协议,却未给辞职者提供竞业禁止的补偿,而不提供补偿的竞业禁止协议因为危害劳动者的生存权利,会被法院确认为无效,要求跳槽员工履行竞业禁止协议约定义务的诉讼请求自然也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因此,企业在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同时,应该参照相关法规和贯例支付员工合理的竞业补偿。

4、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责权

中国文化传统中就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训。但是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用人不疑还必须有制度和法律文件作为后盾。换句话说,企业掌舵人要从大处着眼,用人要用其长,不能求全责备。律师则要从小处着手,除设计好劳动合同之外,还要有保密协议。

企业对于重要员工,凡是有可能接触商业机密(包括技术秘密)的,例如接触客户营销和销售的经理、核心的技术人员、掌握企业数据资料、电脑系统的IT部门,甚至是外聘来提供IT外包服务的IT公司,人力资源派遣公司派遣的员工等,都必须签署保密协议。对于电脑维护、安装反病毒软件等进入企业工作的人员,也要做好防范泄密工作,必要的话,应当与这些服务的提供企业签订保密协议。

从现在的商业秘密案件和跳槽引发劳动争议仲裁的实践来看,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种措施的重要性,也签署了相关协议,但是不少企业还是打输了官司,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究竟什么是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虽然有规定,但是比较原则,并不十分明确细致,而且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问题还存在争议,即便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浸润多年的专业人士也不容易把握。所在,在签订协议之初就尽量明确保密内容和职责,以及对违约的处理方法,能够为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5、加强人才储备,设立关键人才后备库

为了防止集体跳槽后的人才真空,加强人才储备不失为企业的一个明智选择。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养,设置人才储备,并对这些后备人才进行及时的跟踪。当企业出现意外的集体跳槽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从人才储备库中挑选后备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从而将集体跳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同时,企业通过加强对外部人才信息的收集,也可以为填补人才真空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同业人员信息、同业人才需求信息、人才供给信息等。通过对人才供给状况的了解,可以快速有效的补充相应人才;同时,了解其他企业特别是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政策,也有助于企业重新审视内部的制度体系,做出相应调整。

6、规范的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个员工在企业里的需求不外是三个方面:物质、精神和工作。薪酬福利是基础,然后还要有好的人际关系、公司有好的文化氛围,让人呆着舒服,最后还要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不同的人可能需求不太一样,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基本都是这三个方面交织在一起。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总经理和HR工作者,一定要留意员工的需求变化,不少企业对外部人才求贤若渴,不惜重金,但忽略了内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激励,结果导致员工的不公平感,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当外部有更好的条件时,必然选择跳槽。尤其对于那些快速增长的企业和行业,集体跳槽的比率就会比较大,因为大家比较看着企业和个人的成长,成长就意味着未来有更高的收益。而要改善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环境,首先是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即股东利益与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一致,激励制度尤其要得到彻底的解决。如果企业不能彻底解决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问题,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空间始终有限,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如何保证经理人较为充分的权力、较为持久的动力是企业需要关注的。

7、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

企业里不可能没有矛盾,战略的调整,利益的冲突必然使老板与经理人之间产生隔阂,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疏导而非漠视。治人如治水,不能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要因势利导。不少企业害怕员工的质疑,不敢当面对话,不敢面对企业的问题,结果等到双方反目,已经不可救药。笔者认为,企业高层不要忽略了基层员工的感受,不要认为自己的事情就是定战略、开会,而忽略了基层一线员工的想法和需求,要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抽出时间来了解基层员工的需求。GE的杰克.韦尔奇,为什么能够让通用这样的庞然大物保持了小企业的活力和激情,就是因为他所创造的“无边界沟通模式”,其实就是一种广泛的沟通,他经常与各个阶层的员工面对面的沟通,面对面的讲解公司重大的决策和文化内涵,不要小看这样的举动,对于公司文化氛围的塑造,作用是很明显的。

企业要避免集体跳槽之类的事情发生,必须要建立尊重人、发展人的人本文化,要关注员工的多样化需求。要进行动态的员工需求调查,建议半年或者一年要全公司范围开展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获取员工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关键的是企业高层如何看待这样的满意度,不少企业是淡化处理的,这样就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公司还要建立充满人情味的“感激”文化。员工为公司奉献,公司支付给员工薪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集体跳槽就非常合理了,因为我们是契约关系,我有好的发展,为什么不走?很多公司埋怨,为什么给了那么高的薪水,可还留不住人,关键的就是忽略了情感在一个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公司要努力塑造一种“亲情”文化和“感激”文化,公司感激员工的付出,员工也要感谢公司给予的机会,双方要经常坦诚地沟通,有了错误要礼貌地指出,有了成绩一定要及时地表扬和奖励。作为领导,不要吝惜你的微笑,不要吝惜你的赞美,这样的感激文化一定能减少关键员工的流失。文章来源:大易咨询编辑整理


本网站管理文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华企业管理网站联盟:
君远管理咨询网: http://www.gfar.com
中用管理培训网: http://www.zoneuse.com
中华企业管理网: http://www.guanli.org.cn
中华企业战略网: http://www.zhanlue.com.cn
21世纪企业文化网: http://www.21culture.com
中国工厂在线: http://www.gongchang.com.cn

点击次数:   【 打 印 】【 关 闭
上一篇:选聪明人,用聪明人,留聪明人 - 微软用人之道
下一篇:惠普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的细节工作
 文章搜索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君远主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TOP
Powered by gfar Design By gfar
Copyright © 2006-2007 gfar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