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 Article V2.0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管理培训 >> 管理培训理论 >> 查看文章
培训的能与不能
录入:cnjx  来源:Internet  时间:2006-11-9  【 字体: 】 〖 双击滚屏 〗
培训的能与不能

袁良

 ;

关于培训的一些集思广益后的想法!呵呵!欢迎更多的朋友老师提出更好的见地!

 ;

■★■关于培训的投入产出关系,时髦的调侃是:_如果培训是可以的,那还要老板干什么?_不是说培训一点用没有,一分钱也不该花。同样,培训也无法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不能_搞运动_那样兴之所至就大肆铺张。症结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区分:每一阶段、每一层面,哪些事情是培训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培训做不到的。


是要求,不是需求


一般培训教材中,都少不了_培训需求调查_这部分内容。多数企业的培训操作实践中(内训外训皆然)也都把这一环节当成开宗明义、师出有名的第一步。


笼统而言这似乎是不错的。


但是,以此观点指导的实践,往往难以摆脱_主观化倾向_的危险,最后的结果是:要么被所谓的_真实需求_、_个性化需求_牵着鼻子走,一个点一个点地考虑问题和提供对策,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以形成全面效果和联动效应;要么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调查归调查,操作归操作,只要培训的形式花哨、场面铺张、内容煽动就好,能不能解决问题恕不考虑,基本把培训做成了相关领导、干部的_面子工程_。


平心而论,_需求_这个词本身并没什么不对;麻烦在于它很容易将人导入_个性化、主观化_的歧途。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企业中每个人对需求的定义也是_我心即世界_、各有各理解。


比如,大家可能对于_企业需要提高经理人的管理能力_是容易达成共识的,但对于_什么是管理能力_则一定是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好,培训操作者(组织者)通过反复多次的交流、沟通、分析和确认,使大家都同意目前经理人需要提高的管理能力是_激励下属和向上争取资源_;问题解决了吗?没有!还得进一步描述和定义,对于上述两项能力,什么样的行为和结果好的,什么样的行为和结果是差的。


是能做的,不是想做


很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培训体系建设或曰系统化培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愿意在这方面配置人、财、物,赋予培训工作在组织架构中应得的地位。


恰恰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个矛盾渐渐浮出水面,对培训操作者造成的困扰日益加剧。这个矛盾就是:想要做到的理想境界,和现实环境制约下的能做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为平衡培训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产生的矛盾。


这好比一个人想从深圳去上海,用_外包_方式可以选择多种交通方式: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以及旧社会的马车、轿子;也可以自驾游,骑摩托车、自行车,甚至步行。要去上海可视为长期目标,选择哪种方式去则可视为要采取行动前的一个短期目标.


决定这个短期目标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为什么去上海,是商务洽谈、旅游观光还是想考察采风;二是目前的经济能力;三是个人的身体状况,能不能适应将要选择的那种方式。三者不可偏废。


上海当然要去,体系也一定要建。需要警惕的是,企业想做的往往远比能做的要多,一旦忽略企业财务和体质方面的制约,就很容易抱有_一口吃成个胖子_的速战速决思想,而最终使培训走入_天天描画蓝图,年年原地踏步_的怪圈:想得到,做不到;事做了,没实效;蓝图好,吃不饱。


接下来的难题悬_怎样界定什么是企业能做的?_对于企业中任何带有初创性质的管理类工作,这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极其考验操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一个可行的做法是由操作者自定(30分和50分的)标准,再通过标准确认、达标行动、标准维持和巩固等步骤,来逐步推进。采取这种做法的基本原则是:自定的标准宁低勿高,坚决摒除_毕其功于一役_的心态,镇而不舍地追求持续改善。


是行为规范,不是价值观


在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的说法折腾了一阵之后,企业的雇佣观念也在经过冲击、摇摆和迷茫后重拾传统。一个佐证是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聘用和考察职员时,将其对企业的_忠诚度_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有些企业还通过设立诸如_忠诚奖_之类的奖项来以资鼓励。


不过,当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因此而顺理成章地认为:忠诚度和价值观的问题,是可以而且必须依靠培训来解决肘,麻烦又来了。


在企业内部,牵涉到忠诚度和价值观的问题时,绝大多数时候那些置疑者的意见、建议、观点、见解都是难以进行深度讨论的。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反思和牢记的是一句简单的老话:言传不如身教。


培训能解决的是企业成员的行为规范问题:什么行为是鼓励的,什么行为是允许的,什么行为是反对的。重点在引导和规范员工_怎么做_,个人愿不愿意都得遵守;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希望员工在做出某种行为时,总是发自内心地_崇高伟大_。


价值观并非不重要,相反,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惟其如此,才不能轻易将此重任交付给培训,而应是时刻体现在领导者的身体力行之中,潜移默化之下,使员工能够通过_察其言,观其行_,来增加对领导的信服,激发其对企业长期的忠诚、敬业、尊重和自豪。


是管理方法,不是管理能力


如果说对价值观培训的高期望现象在企业界还算不得十分普遍的话,那么,企业在能力提升方面对培训的信赖和依赖则可以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视之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培训果真如此责无旁贷吗?未必。


一个企业成员的能力,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维度在静态下显示出的固定数字,而必须是伴随企业的经营实践,在动态中多维度的综合表现,而且最终必须体现为对企业的实际贡献程度。具体来所,企业所要求的能力应该包括:基础知识或广泛性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态度(为什么做,为什么不做),行为表现(做不做,做得怎样,能否维持高水准的表现)这四个方面。


基本上,对于知识和技能,培训是能帮上一些忙的,但对于态度和行为,培训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少之又少了。中国的古话说得好:_良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师能授人方书,不能使人必为也。_


这不是说企业对经理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无能为力。正如上一节所述,态度问题(往往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最需要的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而行为表现,则更多需要制度性的规章条文(如薪酬制度、考核方法等)来引导、约束和规范。


是得到什么,不是做了什么


综上,企业培训工作应该做和能够做的,首先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出发,找出和确认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具备的能力;然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把工作重点放在那些可衡量、可复制、可提高的地方,比如员工的行为规范和经理人的管理方法方面;要始终抱持持续改善之心,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而要避免追求速胜的心态;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企业有很多难题是培训所难以承担的,比如价值观问题,经理人综合能力提升问题。


认识到以上还不够,还有最要紧的收官一手:通过种种培训实操,企业和员工得到了什么一一而不是培训组织者做了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贡献是衡量培训的惟一标准。


本网站管理文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华企业管理网站联盟:
君远管理咨询网: http://www.gfar.com
中用管理培训网: http://www.zoneuse.com
中华企业管理网: http://www.guanli.org.cn
中华企业战略网: http://www.zhanlue.com.cn
21世纪企业文化网: http://www.21culture.com
中国工厂在线: http://www.gongchang.com.cn

点击次数:   【 打 印 】【 关 闭
上一篇:现场改善.12月16日-17日.顺德
下一篇:如何衡量培训对企业发展的帮助
 文章搜索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君远主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TOP
Powered by gfar Design By gfar
Copyright © 2006-2007 gfar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