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页面风格:
  • | 21世纪企业文化网2011新版于12月21日正式上线!
  • 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与四部经典著作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0-11-11 14:31:55 来源:21世纪企业文化网 【字号: 】 浏览
    [导读]准确地说,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美国企业界应对来自日本企业的挑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为了从经济崩溃的危机中恢复过来,开始向美国和西方学习经济管理。但是,在接受美国质量管理等思想的同时,日本企业非常注重走自己的路。

    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与四部经典著作
     
      郝继涛

      一个人的行为做事有其思想根源,就是人的性格。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的性格。因而,企业诞生的时候,企业文化也就如影随形、相伴而生了。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并有意识地研究企业的这种性格,却是相当晚近,也仅仅20世纪80年代初的事情。就在这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文化研究异彩纷呈,成为管理科学一个重要的分支。

      准确地说,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美国企业界应对来自日本企业的挑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为了从经济崩溃的危机中恢复过来,开始向美国和西方学习经济管理。但是,在接受美国质量管理等思想的同时,日本企业非常注重走自己的路。日本企业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经验,所创造的管理模式,恰恰走在矛盾重重的欧美模式的反面。20世纪70年代,遭遇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提价的西方企业陷入能源危机,日本企业却发展出节约能源的消费产品。接着日本在汽车、电子等各行业的飞速发展都让西方世界震惊。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高科技领域,日本的电子产品在逐步超越美国。

      日本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其独特的管理模式。日本人新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成一个“和”字和三个“支柱”。“和”指日本的企业重视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三个支柱”作为“和”思想的具体化,是日本企业所普遍推行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工作轮换制”。美国学者把视角集中到日美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日本成功的根本原因,探寻美国企业改进的方向。从1981年到1982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主要著作,把人们引入了企业文化这一新阶段,成为企业文化理论的奠基。

      这四部著作均有中译本: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 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1984;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由于其日本血统的有利条件,率先推出了日美文化比较的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大内将美国企业的管理特点定义为“A型组织”:强调速度——立刻争取表现,立刻给与奖励;强调个人——高生产力即有高报酬;强调数字——具体的数字是一切考核的标准,抽象的内涵不受重视;强调利润——公司只关心股东的利益,漠视员工、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认为典型的日本管理模式(Z型组织)具有某些宗法制度的色彩,是一种大家庭式的管理,整个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或宗族,它的员工享有终身雇佣,共识式决策与领导班子集体责任制,较平均的分配制度,用职务轮换以养成“通才”为目标的骨干培养路线,对职工的全面(包括其私生活)关怀等做法与政策,都反映了这种特色。在企业及其员工间的关系上,与欧美等西方企业中员工人格独立平等而经济上为单纯“交换和雇佣性关系”(A型组织)不同,日本企业中的员工如同大家庭中的成员,对企业保持着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

      美国斯坦福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R•T•Pascale)和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A•G•Athos)在总结美国和日本的管理经验后,出版了《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书中提出了“7S模型”(战略、结构、制度、作风、技能、人员和最高目标),并应用这一理论框架分析了松下、AT&T、IBM等典型的日美企业。对比表明,日本企业不仅重视“硬S”(战略、结构、制度),而且更重视“软S”(作风、技能、人员和最高目标)。美国企业大多数只重视前者。作者强调整体性,认为必须把七个要素(S)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网络,才能推动企业取得成功。两位教授同为美国最大咨询企业麦肯锡公司的资深咨询专家。"7S模型"在国际上也被称为“麦肯锡7S框架”。“7S模型”理论为企业的软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出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习惯和仪式》专著,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第一部以“企业文化”命名的理论著作。在对近80家企业进行深入调查之后,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论断。他们认为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习惯和仪式、文化网络等。这种分析方式也成为广为接受的解构企业文化的方式。在考察了数百家企业后,划分了强悍型、工作娱乐并重型、赌注型、按部就班型四类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分析、管理、变革等问题,作者都有精辟的论述。作者提出的未来“原子式组织”包含小团队、授权、信息化、文化纽带等四个要素,就现代的发展趋势看,基本上是准确的预测。

      美国的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的《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该书影响巨大,1982年出版后,次年与《大趋势》并列畅销书榜首)通过对美国43家公司的研究,概括了美国优秀公司的八大特点:①行动迅速,决策果断;②接近顾客,以优秀的产品和优秀服务维持优势;③锐意革新,全力支持敢闯敢做的改革者;④珍视企业至为宝贵的资源——人,通过人潜能的发挥来提高生产率;⑤以价值准则为轴心,把公司每部的各种力量凝聚到企业目标上来;⑥扬长避短,展开多角化经营,增强应变能力;⑦组织结构简单,减少层次;⑧宽严相济,张弛有节,注重管理艺术。美国公司不逊于日本公司的独到特色在于尊重个人独立人格和不断创新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部著作都是基于多年企业实际资料的调研,体现了西方管理学者一贯的企业跟踪分析方法,以至于书中松下、IBM、宝洁、麦当劳、3M、惠普、通用等企业的案例现在还在被国内学者反复引用。但是由于理论发展的局限,当时的一些论断逐渐被新的理论取代,一些标杆企业也慢慢消失。经典著作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基本点:企业案例本土化;大量样本跟踪。而这方面的不足恰是文化研究的误区。这些著作还体现了企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理论基础——由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共同构成的企业现代管理理论,是对企业现代管理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日本的成功经验与美国的管理实践是其产生的实践基础,是对日本、美国及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的总结与发展。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用户名:匿名发表 *不选请在前面输入您的大名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4位数的验证码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